“大陆始终是台青打拼的首选地”
有一群年轻人,他们跨过浅浅的海峡,来到大陆充满生机的广袤土地。 或求学、或就职、或创业,他们虽然经历不尽相同,但心中都有一颗火热的种子。 辛勤耕耘、扎根融入,他们在大陆寻梦、逐梦、筑梦、圆梦,唱响奋斗之歌,不负青春韶华。
而他们与大陆青年之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。
校园里,他们是同窗;职场上,他们是同事;创业中,他们是同伴。 伴随着两岸交流的大潮,两岸青年越走越近、越走越亲、越走越好。
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报道“台青追梦大陆”,深入采访活跃在祖国大陆各地的台湾青年,分享他们的亲身经历,鼓励并期盼更多台湾青年抢抓机遇,“登陆”发展,成为新时代的“弄潮儿”。 ——编者听台湾青年李伟国介绍自己的经历,记者突然有种感觉:这个小伙不喜安稳、不怕折腾。
来大陆发展之前,李伟国在台湾有着很好的起步。 研究生毕业后,他进入台北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,凭借才干快速升迁,年薪不菲,但随之而来的是职业天花板。
“我可以预期自己5年甚至10年后的样子,心里忍不住一阵不甘。 ”2016年5月,经过对未来发展的反复思考,李伟国最终决定舍弃在台湾舒适的工作和生活,到北京发展。 “大陆市场比台湾大很多,很难猜到自己未来会怎样,这样的人生更有挑战性。
”就这样,李伟国开始“折腾”自己。 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,是担任龙湖地产北京分公司资深置业顾问。
“公司招我时也不太有把握,不确定我能胜任哪些工作。 我说愿意做第一线销售,先接地气,起薪低也没关系。
”那段日子,李伟国烦躁过、焦虑过,压力一点也不小。 两岸市场规模的差异、表达方式、商业习惯、市场氛围的差别,都需要一一适应。
慢慢地,他的耐心诚恳赢得客户信任,销售业绩上来了,上司也夸他“敬业、靠谱”。 他说:“在这段时间里,我最宝贵的收获是对大陆的真切体验,这是用钱买不到的。 ”2017年4月,李伟国的事业迎来转折。 他加入由中民国投(北京)控股有限公司创立的华灿工场,成为这个创业孵化器的总经理。 “很多台湾青年对大陆市场是渴望的,但缺乏有效的对接渠道,也会因为两岸体制差异,产生认知上的差距。 ”李伟国加入的华灿工场,是基于推动两岸新锐设计竞赛“华灿奖”成果转化,在民革中央大力支持下成立的,目标是帮助台港澳同胞、海外侨胞解决在大陆创业过程中缺钱、缺人、缺资源等痛点问题。
3年多时间,李伟国的事业飞速发展。
2018年,华灿工场从北京拓展到四川成都;2020年,广东的华灿工场珠海空间开始对外运营。
3个实体空间共逾万平方米,公司还在台北设有办事处,未来计划在上海、杭州、南京等地开展布局,服务更多有意来大陆发展的同胞。
李伟国也因其奋斗和贡献,获得诸多荣誉——2019年获得北京“海淀青年五四奖章”,2020年成为四川省首位获得“劳动模范”称号的台胞,这些都是对他工作的极大肯定。
“截至目前,华灿工场累计孵化企业超过700家,其中台企62家。
54位台湾青年在华灿工场实习、就业,接待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嘉宾约4500人。 ”在北京、成都、珠海3个城市来回办公,李伟国的生活“累并快乐着”。
为了便利工作生活,李伟国在四川办理了台湾居民居住证。 “这让我实现了出行、住宿、餐饮等网上预订、取票的自由,真的太方便了。 ”热心两岸交流的李伟国还是中华青年经贸交流协会理事长,他说台湾媒体上有一些对大陆的负面报道,导致不少岛内民众不了解大陆的真实情况。
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民进党当局的一系列操弄让两岸交流蒙上阴影。
不过,即便如此,这段时间他们还是收到一些台湾青年想来大陆寻找人生机会的咨询,而且决心还不小。 “两岸青年期盼交流合作的真切愿望,谁也挡不住。
我会建议他们先来大陆实地考察,全面了解利弊,也会提示风险,绝不‘忽悠’。
如果对方下定决心要来这边创业,我们会全力帮助他落地。 ”李伟国说。
“没有谁的创业之路是轻轻松松的。 ”李伟国表示,不管多艰难,大陆始终是台青打拼的首选地,到大陆创业仍是一件充满诱惑力的事情。
他形象地将此比喻为“学游泳”的过程,“刚开始大家都会呛水,但只要方法得当、懂得坚持,你就能学会游泳。 (责编:陈亚楠。
(责任编辑:admin)